[知識整理]電腦VS人腦 真的讀得好? 電腦閱讀研究


近年好多人都轉用IPAD等電子器材看書,所以很多大商家轉而投資電子閱讀市場。連我最愛看的文化讀物「readit悅閱」以及「讀書好」都因為商家轉而支持電子市場而失去資金,最後導致停刊。

  其實,電子閱讀是很方便,但電子閱讀的效果是否比好。這個是我從大學一直在問的問題。好多實驗都認為用手做好比較好,例如:「你還在用筆電做筆記嗎?研究勸你用手寫」。其實我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

  但為甚麼直至我找到這篇文章The reading Brain in the Digital Age: The Science of Paper VS Screen」這篇文章道出了幾個重點我認為相當有說服力
   
  1. 根據腦科學,人類的大腦設計本身不是用來處理文字的。
這可以解釋為甚麼人類出現了那麽久才發現了文字。文字出現後,人類的大腦為了駕馭文字,由於利用人類的空間感去辨認文字。所以當時回憶起書上的內容時,你會先記得該文字出現在書的哪一頁,左邊,上面,或是右邊。 

  因此,紙本書是一頁一頁翻的。把書本打開又可以分為左右上下不同的部份,這有助人們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然而電子書的翻頁是重刷屏幕,字體重原地消失再出現重的文字。所以內容都在同一個位置出現,這反而阻礙了記憶。

  2. 根據認知發展心理學,人類的濳意識判通電腦或電子產品不是用來學習的,而且可以隨時看,所以沒有專注長期使用電腦學習。
因為目前大部份的人一出生時電腦尚未及或是電腦仍都用於學習的用途,所以他們自小都是用紙本書學習的,這個濳意識已經植根在腦袋中。所以要重新適應利用電腦學習。所以有些人看書永遠可以看很久,但一用電腦看文字不夠十分鐘就很容易跳到打機,煲劇的頁面。不過,這個濳意識對於00後的影響則有待研究,不竟他們一出世就會接觸電子產品了。

  3.學習是靠感觀登錄的。
看紙本書時不是利用了視感,還有觸覺(翻書的手感,寫筆記的手感)及以聽覺(翻書的聲音),此等多元學習有助記憶。而紙本書易於綜整筆記有亦有助於知識的內化。但這些多元觀感的運用都難於電子閱讀器上做到。

  4. 電子閱讀的模式佔用了部份工作記憶,減低了效率。
實驗証明在用一閱讀測驗中,利用電腦完成測驗的人成績比較差的原因在於找尋文字的位置變得更困,所以佔用了更多精力,而沒有多餘的空間理解文章。這個論點與我早前看的研究不謀而合。該研究指出,電子顥示屏在閃屏得現象使眼球需要更多的精神穩定及處理映像。佔用了大腦的精力,阻礙了理解及記憶。 

留言

熱門文章